《卖报歌》:我国音乐史上的璀璨明珠
《卖报歌》是我国一首家喻户晓的歌曲,自问世以来,以其独特的旋律和深邃的内涵,在我国音乐史上熠熠生辉,本文将带领大家探寻《卖报歌》背后的故事,以及其珍贵的歌谱。
《卖报歌》的诞生
《卖报歌》诞生于20世纪30年代,是我国著名作曲家聂耳的杰作,当时,聂耳在担任《申报》音乐编辑期间,深受市民生活的熏陶,便创作了这首反映市民生活的歌曲,歌曲以卖报为题材,生动展现了当时市民的艰辛生活,表达了作者对底层人民的深切同情。
《卖报歌》的传唱
《卖报歌》一经问世,便迅速在民间传唱开来,由于其旋律优美、易于传唱,很快便传遍了大街小巷,在抗日战争期间,这首歌曲更是成为了鼓舞士气、激发爱国热情的代表作,许多抗日歌曲演唱会、剧等,都少不了《卖报歌》的身影。
《卖报歌》的内涵
《卖报歌》不仅是一首歌曲,更是一首反映现实的诗作,歌曲通过卖报这一生活场景,揭示了当时底层人民的艰辛生活,表达了作者对底层人民的同情和关爱,具有强烈的时代意义。
《卖报歌》的歌谱
《卖报歌》的歌谱是我国音乐史上的珍贵资料,以下是《卖报歌》的部分歌谱:
- 1=F大调
- 4/4拍
- 旋律:
(1) 5 5 6 5 3 5 6 5 (2) 3 2 3 5 6 5 3 2 (3) 1 1 2 3 5 6 5 4 (4) 3 2 3 5 6 5 3 2
歌词:
(1) 长亭外,古道边,芳草碧连天。 (2) 晚风拂柳笛声残,夕山外山。 (3) 天之涯,地之角,知交半零落。 (4) 一壶浊酒尽余欢,今宵别梦寒。
《卖报歌》作为我国音乐史上的经典之作,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,更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内涵,在新时代背景下,我们应当继续传承和弘扬《卖报歌》的精神,使之成为激励我们不断前行的动力,也要珍惜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,让《卖报歌》的旋律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彩。